校地企协同联动聚力 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 ——福建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实践队为平和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发布时间:2025-07-12

近日,福建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数字助农・码上普智”实践队30余名师生赴漳州市平和县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校地企协同为纽带,以“推普+数字素养提升”为抓手,将专业力量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实践,用科技赋能与服务基层的双重行动,为平和县的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一、校地签约筑基石,协同联动启新局

福建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与漳州市平和县文峰镇举行校地合作签约仪式,为双方深度协同按下“加速键”。学院依托计算机、数学等学科优势,明确提出运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探索“数字助农”新模式——这不仅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更将高校的科研资源与地方的发展需求精准对接。仪式后,“大模型技术与应用”主题培训直指乡镇干部政务服务的能力提升需求,让前沿技术知识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实用工具,体现了“签约即行动”的务实态度。



二、科技助农深耕耘,校企联动促转型

实践队师生还与文峰镇干部、企业代表等开展座谈交流参观当地特色产业、企业,深入田间地头体验农务劳动,在实践中立足专业优势,利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企业设计宣传推广内容和应用小程序等为农田管理提出数字化改进思路。这些行动不仅是高校服务地方产业的具体体现,更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科技赋能乡村”的理解,不仅是对技术的“搬运”,更是要结合地方特色进行“定制化创新”。校企联动既为企业转型提供了智力支持,也让高校的人才培养更贴近产业实际需求,实现了“实践育人”与“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


三、“推普+数字”惠民生,服务乡村暖人心

实践队在平和县文峰镇南霞村开展的“推普+数字素养提升”活动,聚焦“实用”与“安全”围绕“农村老年人的智慧生活”主题,手把手教村民使用语音助手、智能翻译实用APP,从如何查询天气到用手机挂号等,将复杂的数字操作转化为老人易懂的“生活指南”,帮助老年人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针对养老诈骗、电信诈骗等高发问题和新兴诈骗手段,通过案例拆解、防诈口诀等,帮助村民建立“数字防火墙”,让技术便利与安全保障同步抵达基层。此外,实践队对平和县各乡镇普通话普及情况进行专项调研,既为后续工作的精准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撑,也通过与村民的面对面交流,倾听真实需求,让服务更贴合实际。


从校地签约的战略布局到校企联动的产业赋能,从“推普+数字素养”的基层服务到专业力量的全面投入,福建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的暑期实践活动,以“数字赋能”为笔、以“协同创新”为墨,在平和县的乡村振兴画卷上写下了生动的青春注脚。未来,随着校地企合作的持续深化,这份“青春之力”将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奔腾江河,在平和县的田野乡间、产业园区浇灌出乡村振兴的繁茂之花